首 頁 /
藝評 Art reviews

摯 情 – 楊 林 個展
文 / 陶文岳

「這個展覽原本是要獻給我最摯愛的父親,因為這些年來,他始終臥病在床,一直無法北上參加我的畫展,我想在這次展覽中與他分享創作並親口告訴他,我已經是真正的藝術家!可惜,他再也等不到這個展覽開幕,而早在幾個月前撒手人寰離開了人世;這個願望將無法落實,也成為我心中永遠的慟楚與遺憾……」---- 楊林思念追憶起她逝去的父親,仍然熱淚滿盈而不能自制地流下……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或許很難理解,已經是演藝界知名偶像藝人的楊林,為什麼會選擇在2003年,突然放棄原有的事業成就,當一位專職藝術家?事實上,如同影片中拍攝的倒敘手法,把時空架構重新挪回到台灣六~七○年代的場景,當時楊林的家中,包括父母親在內,外加五位姊妹多達七口人,生活的重擔與龐大開銷,必須全仰賴在國中擔任教職父親的微薄薪資度日,許多時候還必須提前預支薪水來應付生活壓力下付不出錢的窘境。所以我們就不難發覺,和大多數貧困的家庭一樣,才國中剛畢業未滿十六歲的楊林,就必須為了分擔沉重家計,1981年獨自北上半工半讀的工作。當時在現實的環境裡,她直覺得認定必須擁有了金錢與成就才能徹底減輕家庭負擔,所以在往後奮鬥的日子,拼命地強迫自己瘋狂的投入演藝工作,結果雖然靠她的天分與努力,享受到成名後所帶來的榮耀,但相對的也失去了真實的自己。2001年的夏天,當她遭遇到人生最黑暗期的打擊,母親安息主懷,演藝事業與感情生活皆面臨前所未有的瓶頸與低潮時,心裡頓失依靠與重心而崩潰;這時候,幸好接觸到宗教與藝術,適時彌補了徬徨與無助心情潰堤的缺口,同時也在學習過程中,見證了樸實真誠的宗教力量,而決定邁向心靈生活。

對於楊林而言,現在的生活早已分不開宗教與藝術創作,她創作的靈感來自於聖經的啟迪,每日虔誠地跟隨著宗教的作息而走,除了研讀聖經外,畫畫幾乎佔滿了她生活全部的時間,每日固定沉澱在繪畫的創作世界裡,在工作室靜下心來獨處,對她而言,這才是真正享受生命的自在;相反的,倘若一天裡不創作,其內心深處反而衍生出不踏實的空虛與失落感。這種前後明顯的落差,確實是當今崇尚物質奢華拜金社會的人們,很難也無法深入理解她的原因。

楊林認為「自己換上沾滿顏料的衣服進行創作的時候,往往幾片麵包,簡單的食物和一瓶礦泉水,就能溫飽,如此簡單的生活,是她過去所未曾擁有過的快樂與滿足。創作作品往往先從感動自己著手,想必如此努力的訊息也將傳達到他人身上,同時也能治療自己不夠自信和拘謹壓抑的個性。」

她的繪畫創作圖像以“ 釘子 ”為主,聖經中生動的描述,耶穌被殘酷的釘在十字架上,為人們洗脫原罪而流血。對她而言“ 釘子 ”象徵著祂的傷痕,而對於每一位基督徒來說,洗刷自己的原罪,如同“ 脫去舊衣,換上新衣 ”,這個精神的行為模式,就像代表一種生命重生的象徵。所以她想表現的“ 釘子 ”,如同每一位重生後的生命個體,遠離了苦難的包袱而是迎接喜悅的開始!透過單純的“ 釘子 ”來創作,甚至將他們不斷的重覆堆疊,讓極簡的符號在畫面空間中產生靜止或跳躍的狀態,形成微妙的層次,因為沒有過多的視覺干擾,反而呈現宗教性的安定感。楊林希望從視覺和心靈的內在出發,試圖呈現生命的脈絡軌跡,也試著在作品中表達對上帝無私虔誠的愛;同時紀念耶穌為我們捨棄自己的身體,就像十字架是基督徒體認與信仰的中心,祂代表著苦難與復活榮耀,也承擔著世人的原罪。

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當我們必需面對許多瑣碎細節的問題,總覺得煩躁無奈,然而對於楊林而言,這些才都是彌足珍貴的生活體驗,也正因為是如此貼切的深入感受,她才能從平凡中發覺到內蘊的能量。

「我從事演藝事業從退休而選擇藝術創作,經歷了多年歲月的洗禮與艱苦轉折,生活從絢爛趨向於平靜,過往的華麗回歸於樸實,才發現到自己過去的無知與有限。從宗教信仰中,我體認到人生的真理,自覺從中得到了完全的寬慰與救贖,面對藝術創作的道路,才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也更讓我懂得用自然平實的態度來還原真實的自我。」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第一展覽室) 宜蘭市復興路2段101號 展期2010.9.1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