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藝評 Art reviews

執.念 ~ 談楊林
文 / 陶文岳 ( 藝術家˙藝評家˙策展人)

1910年,一個有關平面繪畫創作的革新理念自然而然的誕生了,這個由俄國藝術家康丁斯基藉由音樂的靈感所開發出的繪畫創作叫「抽象畫」,不用再由外在形象去探討繪畫藝術本質,僅藉由點、線、面的構成就可形成心意的互動欣賞,無疑引領我們駐足和遨遊在無邊際的想像空間,開啟另一個創作世界。

楊林,一個曾經在演藝圈活躍的藝人,某天,她執著地放棄曾經建立起的名聲和地位,選擇大家不被看好的藝術創作,因為,這個創作是孤獨辛苦,大多數時間必須與內心靈感交集,這過程沒有掌聲,更多的是自己與自己內心對話。然而她創作過程在時空積累醞釀下,慢慢地從內在顯露於外在,並轉化成創作實體,如今在“ 執著 ”與“ 意念 ”間的自我默許與肯定中而辦了這個畫展。當然這個展不同於以往她的展出形式,還特別邀請兩位知名攝影家張國治和馮君藍為她的肖像拍攝並展出他們的攝影作品,為這次展覽提供了認識楊林成為藝術家的窗口。

猶記得2002年初的某一天,一位略施淡妝穿著輕裝牛仔褲的女孩來找我,她希望能成為我的學生,跟我學習抽象繪畫,當時我略狐疑的看著她,頗訝異於其堅定眼神,當然由於當時頻繁往來於巴黎、台灣和中國三地舉行展覽沒有固定時間,所以並沒有馬上答應她的請求,不過,或許她執著當藝術家的夢想與信念感動我,最後還是成為我的入室學生;及後,我回國任教,當時台藝大有一門學分班的課程是「動態素描」,頗適合她的抽象創作,推薦她來上課,而這次展出的素描作品,就是她前後兩年間在台藝大美術系課堂上的創作,你會發現,楊林確實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我在楊林的身上發現她創作會成功的要素,她比一般人都來的內心好強,這個“ 強 ”延伸出來就是自我堅持的態度與要求,藝術創作第一要義確實是需要這內心強大能量的支柱。另一點她勇於自我突破,這個大破大立的勇氣很重要,她不滿於創作現狀,肯為創作完全地付出,只要是對創作有進步可能性,那怕只是一小部分,她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勇往直前,破壞已建立的成果,這種巾幗不讓鬚眉的勇氣與魄力,在其他藝術家身上也不一定具備。

「我將過往生活的喜怒哀樂,生命經歷都傾注於繪畫創作,或許這是源自於社會和環境加諸於我身上的壓力,但在創作過程中,我可以全力釋放情緒,讓自我心靈舒坦沉澱,並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凝視與反思自己,解剖過去和當下的我。」---- 楊林

如果看習慣楊林創作的「釘子」與「數字」系列,那麼她的素描創作無疑有會有一番不同的領會。楊林的素描創作不同於前者,屬於抽象的表現形式,不拘泥於材質技法,線條奔馳於畫面中,點和點連著靈感,勾畫出一道道心情彩虹,不管是隨意表現,或是理性和感性相互碰撞,輕描淡寫中烘托出創作者的心跳聲,我想只有悸動可與之感應。

楊林說「今年她歷經了身體不適和意外車禍,使她平靜的生活一度攪亂,這使她重新思考創作與生命契機,其實每一次的歸零,都是她再一次出發的勇氣,這是對人性的參透,也是從磨難中檢驗信仰的品質,更是未來創作的泉源,願能結出美好的果實展現在作品上,彰顯神的恩典與榮美。」

我看著楊林的創作步伐,確實一步一腳印踏得實在,2016年12月2日 ~ 1月8日在沾美藝術庭苑的個展,相信將為我們帶來心靈與視覺的宴饗與連串驚喜。



文 / 馮君藍

正如同耶穌基督把十字架,這個象徵著恥辱、罪惡、憎恨、殘酷、阻絕、虐殺與死亡的刑具,經過他主動的犧牲所完成的對人類與世界的救贖,徹底轉化而為榮耀的、悲憫的、憐恤的、恩典、赦免、復活、與重生的記號;楊林則把一根根刺痛的、扎入手掌、腳背、教人插翅難飛,令人求生不能的釘子,通過她的信仰與畫筆,轉化而為撫慰的、蒙恩的、被拯救釋放的、自由的、重新感受生之喜悅的記號。
  楊林已經以她的繪畫證明,她不再需要依恃青春和天生的美貌。

馮君藍(一個駑鈍的罪人,卻蒙上主垂憐;從此矢志跟隨基督,做上帝與眾人的僕人。現為中華基督教禮賢會有福堂牧師,並耕耘攝影藝術。)

張國治 拍攝楊林後記 2016 /10 /3

當代藝術創作 若無深層進入生命核心或時代體驗的精髓裡,則充其量只是浮光掠影罷。繪畫不只是思想感情的訊息傳達,更應該是生命自我靈魂探索和冒險的印記。

張國治(1957年出生於金門,詩人、多元藝術家,擅長攝影、繪畫創作,美術學專業博士,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主任兼所長、文創處處長、推廣教育中心主任,現任該學系專任教授並任教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文藝藝術著作16冊,並主編出版文創等書。)